泉韵古今——钱币专场(醉烟餐霞——私人珍藏烟具)

13783 | 清 湖北“光绪十二年四月·甘饷·公济益”伍拾两银锭一枚

清 湖北“光绪十二年四月·甘饷·公济益”伍拾两银锭一枚

Author: --

Size: --

Signed and dated: --

Estimate:

Final Price: unsold



清 湖北“光绪十二年四月·甘饷·公济益”伍拾两银锭一枚,重:1863g,大唐评级93分
银锭,是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深受银锭集藏者喜爱。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表示对经手铸造的银锭负责,许多银锭上都留有铭文。内容大致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官员及工匠姓名等,由于时代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另,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极具收藏价值。
本品银锭重1833克,属五十两银锭,宝脸上铸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甘饷·公济益”。据此可知,此锭是湖北省征缴的税银用以协拨甘肃省的协饷。“甘饷”即就是清政府为抗击沙俄,保卫新疆领土完整,让全国其他省份协拨给甘肃省的军饷银。我们知道,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湾、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进犯滇藏,清政府可谓是腹背受敌。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肩负着西北塞防重任,更知西北对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海防塞防并举的方针。清廷最后采纳了左宗棠的主张,光绪元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并于光绪三年(1878)成功收复新疆。国力虚弱的晚清政府为了筹措足额军饷以应对列强入侵,陷入左支右拙的艰难处境,“甘饷”银锭就是面见证这段历史的军饷税银实物。
“公济益”即“公济益官银钱号”,主要为湖北省税课机关及州县地方政府,铸造银锭的官银钱号。官银钱号是清代官办的金融机构,萌生于清前期的康雍时期,初期叫"官钱局"或"官钱铺",后也有称作"官银钱局"或"官银号"者。现在所见“公济益”铸造最早的银锭是光绪四年(1878年)十一月;最晚银锭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铸造。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北官钱局成立后,公济益官银钱号停办。
“甘饷”、“海防”银锭是在清代银锭收藏品种里有两个非常稀有而且研究价值极高的名誉品种。此枚湖北“光绪十二年四月·甘饷·公济益”伍拾两银锭,银锭呈束腰船形,锭戳印深峻工整,与“公济益”官铸银锭风格一致,铸造规整,包浆老旧,存世少见,大唐评级93分,夙为藏家追求之珍品。